中国眼科行业深度分析

发布时间:2024-11-19

一、行业概况

中国的眼科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,随着人口老龄化、青少年近视率上升以及人们对眼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,眼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。据统计,截至2022年,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22.0亿元,同比增长7.9%。其中,民营机构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规模占比达到38.7%。民营眼科机构在设备引进和医疗服务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,能够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
 

二、患者需求与市场增长

患者基数庞大

近视:中国近视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,达到6.3亿。

干眼症:患者数量达到了3.6亿。

老年眼病:随着人口老龄化,老年黄斑变性、青光眼、白内障等年龄性眼科疾病患者数量显著增加,给老年生活带来不便,这些疾病的治疗需求具有强刚性。

 

治疗渗透率低

尽管患者基数庞大,但我国眼科诊断率及治疗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。

眼科医生数量不足,高水平眼科医生人才紧缺。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“十三五”期间眼科医生人数已达4.48万人,但每5万人中只有1.65名眼科医生,远低于日本、美国和欧洲的水平。

 

市场需求增长

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、青少年近视比率上升及国家鼓励相关眼科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,我国眼科患病人数持续增多,眼科医疗行业呈现需求蓝海。

2021年,我国眼科医院诊疗人数增加至4340.73万人,同比增长25.36%;手术人数为216.83万人,同比增长20.24%。

三、行业竞争格局

当前,中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“一超多强”的特点。爱尔眼科作为行业龙头企业,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。华厦眼科、普瑞眼科等企业紧随其后,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。

未来几年,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到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中来,竞争将更加激烈。技术差距的缩小也将使得竞争更加白热化,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四、技术创新与设备发展

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

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是眼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。它颠覆了传统白内障手术依赖手术刀的模式,实现了精准度与舒适度的质的飞跃。

爱尔眼科是最早开展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专业眼科医疗机构之一。截至2024年9月,爱尔眼科已成功完成超百万例白内障手术,其中飞秒白内障手术数量达到14万例。

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具有精准度高、手术时间短、恢复期短等优势,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术后视觉质量。

眼科医疗设备与耗材

眼科医疗设备和耗材是眼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,眼科医疗设备和耗材的价格逐渐降低,为下游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。

在眼科耗材领域,人工晶体、角膜塑形镜等高值耗材的国产化率逐渐提高。国家政策鼓励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稳定发展,推动国产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突破。

然而,在一些高端设备和耗材领域,如白内障、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超乳玻切机、用于屈光手术的飞秒激光手术仪等,国内仍依赖进口品牌。

五、政策环境与支持

国家集采政策

 

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,国家医保局开展了人工晶体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。通过集中采购,人工晶体类耗材价格大幅降低,使得白内障患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选择更多功能的晶体,从而获得更优的术后视觉质量。

集采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眼科高值耗材的国产化进程和降价大潮,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 

地方政策支持

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眼科行业的发展。例如,湖南、江苏、重庆等地出台政策鼓励发展眼科高值耗材相关产品;安徽、重庆、湖南等地出台眼科高值耗材发展政策,加快发展角膜塑形镜、人工晶状体等产品。

十四五”全国眼健康规划

国家卫健委在《“十四五”全国眼健康规划(2021-2025年)》中提出了新目标,即在“十四五”末,眼科医师人数超过5万名,每5万人中有1.8名眼科医生。这一规划旨在提升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眼健康需求。

六、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

发展趋势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,患者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。